English
首 页 完美官方端入口 完美(中国) 业务与服务 党建与文化 人才招聘 集团网站
当前位置: 完美(中国)  >  完美(中国)  >  基层动态 > 正文
陕西航建内蒙古项目: 蓝色高原上的“精密交响曲”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27日    来源: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
航天建设陕西航建承建的内蒙古项目现场,在距离地面10.5米的钢筋混凝土型钢基础上,一场围绕毫米精度的精密“战役” 正悄然打响。

 

单根重达20吨的型钢基础构件,宛如“钢铁巨龙”屹立在施工现场,等待着被精准安装。按甲方建设要求,其平整度精度必须严格控制在±5毫米的误差范围内。面对如此超常规的精度挑战,项目团队迎难而上。



夜幕降临,万籁俱寂,项目部办公区灯火通明。

 

为确保型钢基础焊接与组装精准无误,BIM团队正研究型钢的工艺参数。设计条件繁复、结构复杂,让人望而生畏。他们借助BIM技术对每个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进行严谨细致的“雕琢”,让一切变得清晰直观。“如同给人量体裁衣,能精准呈现出各个部位的真实尺寸”,团队成员感叹道。

 

他们反复模拟各类施工场景,不断优化构件安装方案。如同敏锐的侦探,提前排查出潜在问题,迅速制定解决措施。每一次模拟与优化,都是向高精度施工迈进的坚实一步,为整个项目顺利推进筑牢根基。



为保证工期,夜晚的现场灯火辉煌。

 

项目质量员高翔和技术员赵子豪神情专注,手中紧握激光水准仪,这已经是他们第6次核对基础型钢标高了。此前,在轨道分段测量中存在2毫米误差,这样的误差在普通工程中已经达到合格标准,但对此次整个型钢轨道施工来说,这看似微小的偏差却如同埋下一颗 “定时炸弹”。随着施工推进,后期整个轨道安装累计误差极有可能突破5毫米的标准红线,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质量。

 

为控制误差范围,项目团队反复核查每一个数据,确保万无一失。他们深知,手中仪器测量的不仅是数据,更是整个工程的精准度与可靠性。



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一个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。型钢轨道内部的混凝土加固体系需在仅有9厘米的狭窄空间内完成,这又是一项巨大挑战。“我们必须研发出一种凹槽区墙面加固装置。”项目负责人金明果断下达指令。

 

大家迅速行动,创新研发出凹槽区墙面加固装置。该装置通过灵活调节钢板间距,能轻松适应不同轨道间距和深度的复杂要求。使用时,借助一把普通扳手就能快速完成加固及拆卸操作,既节省时间又降低劳动强度,大大提高了施工便利性。

 

该装置在材料选用上更是独具匠心。制作它的钢板,是利用钢结构加工后的剩余废料简单裁切而成;丝杆则采用现场广泛使用的顶丝,稍一加工即可投入使用,无需额外增加成本,还能周转使用。这一创新装置完美契合高精度要求,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,成为推动项目顺利进行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

内蒙古项目全体人员秉持着对工程品质的执着追求,将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的态度融入项目管理各环节,以最严格的标准、最严谨的态度,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项目,在钢铁丛林中书写航天建设人的创新答卷。

 

编后语

他们用BIM技术破解复杂构件的“基因密码”,用废料再造巧解9厘米空间的“枷锁难题”,用毫米级精度驾驭“钢铁巨龙”。

每一次创新都是自我的突破,每一次交付都是承诺的践行。


[关闭]  [打印]
Copyright©2017 版权所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备案序号:京ICP备19035510号-2
制作单位: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西四环南路83号  邮编:100071 联系电话:(010)68749588

官方微博
 
官方微信